百花丛中觅沁芳,国色朝酣夜染香——访巴蜀知名牡丹画家王志林

2020-11-23 15:27 来源:京城信息网 | 整理: 浏窗在线 | 类别:文艺 |

【名家简介】

王志林,1966年5月出生于四川年画之乡德阳绵竹,实力派职业画家。自幼受其父——四川老艺术家王安策的影响,酷爱书画艺术,尤其对国画牡丹情有独钟,后拜师牡丹大师邵仲节门下,成其十大嫡传弟子之一。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会员、四川东方张大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益洲书画院理事、魅力四川-四川书画名人档案组委会常务理事、好客斋艺术馆副馆长。

王志林的画风、画品深受业内人士的好评和赞赏,被誉为“西蜀牡丹王”。作品曾先后参加全国书画大赛,并多次获得金、银奖。作品《富贵花开》被台湾茶文化研究院收藏,《四美图》四条屏被新加坡中国画研究院收藏。

                                                         师承邵仲节大师(左)

牡丹,中华民族对其有很深的情结。据记载,在夏朝帝相元年,条谷山地区的官民进贡牡丹,夏王帝相甚喜,命武罗柏速栽于后苑。由此可证,牡丹在我国的人工栽培已有四千年历史。

牡丹,多枝、多花、多形、多品,色泽艳丽、风流潇洒、富丽堂皇。花分三类,色计九系,气味芬芳,雍容华贵,以倾国倾城的身姿和繁华盛世的情怀,被誉为花中之王。这其中,尤以隋炀帝收集奇花异草,将其种植于洛阳西苑,至唐代呈现空前繁荣景象:“谷雨三朝牡丹盛开,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里巷小民,倾城而动。”同时,几乎所有大唐诗人都为之倾倒、欣赏、歌咏、描绘,从而让牡丹确立了“国色天香”的地位,“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爱莲说》写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文化含养丰富,寓意华贵圆满、端庄秀雅。配荷花、瓶子,寓意“富贵和平”;瓶中插之,寓意“富贵平安”;蝴蝶在其翩翩起舞,寓意“捷报富贵”;若配石榴、佛手、桃子,寓意“富贵三多”,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石榴象征多子,佛手象征多福,桃子象征多寿。

正因如此,牡丹可说为宜室宜家的不二之选,深浅相宜的笔墨描摹出牡丹的万千气象与雍容华贵,给予古朴大方的居住空间以生命之美。

蓉城金秋,记者有幸于成都青石桥“好客斋”艺术馆采访到誉为“巴蜀牡丹王”的知名画家、西南“邵牡丹”邵仲节嫡传弟子的王志林先生。

                                                          创作中的王志林

                                                         画成当引蜂蝶误

眼前的他,个儿不高,圆脸憨厚,待人诚恳,很难让人与享誉江湖的“牡丹王”大师名头相联系。惟一让人感觉有“艺术范”的是其脖子上戴有一个硕大的南红玉。否则,不明其里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来自乡下的“农二哥”。

“我本身就是一个农二哥。”王志林调侃道,他于1966年农历5月初八出生于德阳绵竹市遵道镇(今九龙镇)太平村。“成为画家之前,我就曾当过农民,也当过烤酒师,还摆过地摊。”

成名后不忌讳自己的过去,是谓当下常说的热词“不忘初心”。

记者喜欢这样“实诚”的人,让人想到家乡田野的庄稼,想到故乡的那些朴实忠厚的乡亲。

然而,眼前的大师,曾经的烤酒师很快让记者失望了——原来,烤酒师的酒量却不咋的,二两酒下肚就连说来不起了。

酒量不行,画画怎么样?

“老弟,你仔细看来!”

好,底气十足,看来艺高人胆大。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记者知道,画画需要扎实的“笔上功夫”,更需要画家的匠心巧思。只见谈笑风生间,王志林已徐徐铺开画纸,轻点水墨,舞动画笔,笔落笔跃间,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便跃然纸上。笔下的牡丹给人以明快、怒绽的感觉,继而根据花朵的姿态和大小,勾勒涂抹出花的枝干和叶子,既有“众星捧月”的簇拥,又有俯仰侧卧的照应,使得花朵艳丽灵动,神采奕奕,如玉树临风,似美人起舞。牡丹枝干硕壮而不臃肿、翠嫩又不羸弱,劲健蕴千钧之力,鲜活如雨后春笋。

“安逸,老哥,烟走起!”记者忍不住一声高赞,呈上一支香烟敬上,“啪”的一声帮其点上。

“巴适,你这老弟懂得起!”深吸一口香烟,在等待花心的墨晾干时,王志林随手在花旁画了三只活灵活现的蝴蝶。“这一只是你老弟……这只是你夫人……这只嘛,是你们的儿子或者女儿……”他边画边眯眼打趣记者。等到花心的墨差不多干了,他又调好颜料画起了花心。“老弟,这才是点睛之笔哟!”果然,点上了花蕊之后的花朵更加出神入化,仿佛都能抚到娇嫩花瓣,嗅到芳香流溢。

                                              现场绘就的《花舞盛世》

待《花舞盛世》的题款完毕,王志林将这幅微酣后的新作用磁铁将四角粘上,挂在画案后的墙壁上,爽朗一笑,冲记者道:“老弟,细细品鉴下,要得不?”

说话间,比邻花鸟市场的艺术馆中正好飞来了一只蜜蜂,径直停留在新作牡丹的花蕊上。

“画成当引蜂蝶误。岂止要得,牛哟!”记者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看他的这幅新画牡丹也真是妙不可言。先花——素笺绽彩,滋润融洽。点、托、平铺、横扫,用笔富于变化;后叶——绿意婆娑,疏密有致。大笔铺毫,中侧锋并用,既见厚重之质兼得俊俏之形。用笔果断,墨痕生辣。再枝干——劲挺有力,苍老硬朗。画枝,中锋用笔以显圆厚;画干,中侧锋并用,多处飞白。这种逆生长规律的绘画顺序,这种墨分五彩、浓淡相宜、动静相生、呼应成趣的技法,这种大形优美、艳而不俗、气韵圆融、清新典雅的格调,无不让人深深领略到艺术创作的惊人魅力。

“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客体与人的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草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重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还是“好客斋”艺术馆馆长陈建军不愧为真正的艺术品鉴师,开口便道出了王志林新画牡丹的精髓所在。

“志林老师的牡丹为什么那么喜气?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喜庆之事,老百姓精神层面的愉悦、满足,用一种什么方式去表达,去诠释?在这一点上,他找到了一个与大众的交融点。与其说,他在画牡丹,不如说他在诠释自己内心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陈馆长继续升华说,“这就是气,是灵魂!”

                                                       家学渊源迷丹青

借酒临场画毕,我们复归于座,再品佳茗。

谈及何以弃烤酒而好画,王志林轻抿一口茶水,悠悠地说道,四川老艺术家王安策是自己的父亲,他原是中国远征军的发报员,曾读过国立中学,酷爱篆刻、书画。新中国成立后,在成都东南里中学(现今下莲池)任美术老师,所画梅、兰、竹、菊“四君子”画在当时美术圈内颇有盛名。

平庸的人被苦难消磨得麻木不仁,而艺术家却用苦难历练出最细腻、最深邃的感官。“文革”时,政治运动不断,民生却凋敝。由于家境贫困,王志林和他下面的弟弟妹妹一样最盼过年,那样不但能穿上新衣新帽,还能吃上“大白兔”糖块,而最让他们心心念念的,就是过年还能吃上香喷喷的猪肉炖粉条。

过年,对于小志林而言,心中总有一份独特的企盼。那是因为父亲能写善画,村里人每到这时总会拿着纸张请父亲写对联、画年画。作为感谢与回报,乡亲们会硬塞点钱给弟弟妹妹们“买糖吃”,或者是提上一封小点心。每每这时,沉默的父亲便端桌裁纸,挥毫泼墨,遒劲的大字、生动的图样便一个个呼啸而出。每到此时,他总是静静地守在边上观看,感受父亲眼睛里的快乐与喜悦,感受生命被丹青笔墨唤起的精气神。父亲写完画完,也会让他练上几笔。虽然是胡涂乱抹,但水墨的晕染,线条的交错,随心所欲的挥洒,却成为他对艺术最早的记忆。

“小时候,看到我老汉画那些,觉得很安逸,内心跃跃欲试,老汉看出来后,便时不时教我画上几笔,此后一直是当闲暇时的消遣,兴致来了,就缠上老汉教上几笔镇堂子的画法。”虽然王志林当时还懵懂无知,可艺术的血脉早已写入了他生命的纹理。

童年时的任意涂抹,青年时的毅然学画,成为王志林人生旅程中一抹汁绿的底色。“我真正喜欢上画画,是在1989年的夏天。那天,我烤酒烤累了在家休息,不想却来了一个台湾人来收购我老汉的画。老汉满脸欢喜,一气呵成画了4幅四君子图,之后又画了3幅牡丹,台湾人对此非常满意,每幅以50元成交。天嘞,这可是一笔巨款,那时的50元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可不得了,看着老汉喝茶聊天间就轻松把钱赚了,我第一次对他有了一种崇拜和羡慕!”王志林笑着说,台湾人走后,我便急着让我老汉教我“绝招”,说这钱挣得太容易了,烤酒没得意思!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老汉听了我的话后,马上纠正我的画观,然后开始悉心教导他最得意的‘四君子图’。”王志林笑着说,急于表现的自己为“显洋”,竟然悄悄把父亲所在的学校四周的“雪白”的围墙画成了“秋雾”,让校长很是恼怒!

父亲找到他,问是不是他画的?王志林说,自己“耿直”得很,一昂头,就认了,还问父亲画得怎么样?有没有人说看得要得的?

父亲一听,由怒转乐,问他为什么要画在围墙上,是不是存心想“洋盘”?

“老汉很懂我,让我有些感动。就承认了,但同时也说,画围墙上苦于没有钱买纸,而你画画的宣纸老是锁柜中,我拿不到!”王志林回忆说,自己当时还很委屈,感觉英雄无宝剑,也无用武之地。

父亲听了,乐得直笑,对他说,宣纸很贵,是只有人来求购画作时他才用的。自己平时练画也舍不得。

“那你练画拿啥子整嘛?”王志林满脸不惑。

“拿报纸呀。”父亲这样回他。

王志林说,从那以后,父亲每次从学校下班回来,就带回一卷卷旧报纸,父子俩在灯下反复练习。没有颜料,也是自制。墨汁当黑色颜料,蓝墨水当蓝色颜料,红墨水当红色颜料,黄色广告粉调水后当黄色颜料,甚至于上山去采摘一些果果,榨汁当染料……直至广告(水粉)、水彩颜料的出现。

王志林从绘画中找到快乐,更开启了人生的航向。在父亲的精心指教下,一点一滴的艺术历练使他的画艺大有进境。他清晰记得,自己卖的第一幅画,临摹的是一幅牡丹,二尺斗方。当时只卖了10元,却坚定了他追求绘画艺术的信心和力量。

                                            拜承名师作品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父亲曾对我说,术有专攻,他一生画了很多画,但画出名气名堂的却是‘四君子图’,你要在有限的人生中在画坛占据一席,不妨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而大众最爱的进行深耕深研,这或许是一个路子。”王志林点燃了一支香烟,继续向记者介绍道,他听了父亲的话后,决定进行一个测试:把自己画的几十幅各种各样的画,摆一个长地摊公开叫卖,看哪幅好卖?

结果是牡丹!其次是梅、兰、竹、菊画。

为进一步求证,他一气又画了牡丹与梅兰竹菊各10幅,再次摆摊卖。

仍是牡丹卖得最好!

“那就牡丹吧!从今往后,我就专攻牡丹了!”王志林猛吸一口香烟,好像沉浸在当年的“抉择”纠结中,庆幸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艺术人生的突破口。

1992年春,王志林带着告别尘世喧嚣、寻求宁静自然的渴望,来到山东菏泽写生。来到菏泽,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绚烂盛开的牡丹花,十分壮观。那种春意盎然的生命形态,也让他豁然开朗,感悟生命是如此神奇美妙!

整整一个星期,他沉浸于牡丹世界,不停地画,带去的纸没有了,买了土纸再画。啃着馒头、吃着速泡面画下了几十米长的牡丹花。牡丹此时对于他来说,既是精神的寄托,也是心灵的鼓舞。

画家历来注重写生,为了精准地展现各地牡丹的风姿神韵,了解各色牡丹的丰采特质,王志林不顾劳累,一次又一次地前往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牡丹胜地,抓住牡丹的不同花期(含苞期、盛放期乃至凋谢期)蕾、花、叶、枝的不同风貌静心写生,描绘出牡丹的千态百姿。

除了对牡丹花卉实体的观察、端详、揣摩、探究,王志林又广博地研读了历代文人的牡丹诗作和散文,从文学精品中汲取丰富的文思情素,从精妙的诗句和文段中感悟牡丹的深邃内涵。同时,他还勤勉地研读历代牡丹画家的作品,从五代的徐熙到明清时期的青藤、缶老,尽情吸收养分,对自身的绘画技艺实施长期的浸润。

佛说:万法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1994年春,王志林在成都梨花街摆地摊销售自己的画作,可蹲守了半天也不曾销出去一张。“估计今天是没得搞了,我干脆跑到地摊对面的茶楼看别人打麻将。正看得起劲,突然听到有人喊:王志林,有人看你的画嘞!”王志林回忆道,他一听喊,忙跑了出来,一时心情大好,因为他发现看画的有三个人。尤其是其中一位老者,西装革领,皮鞋锃亮,晃眼一看非富即贵,而陪同他的一男一女,也是衣着考究,气度不凡。心想,这可是一个大买主,看来这几个月的伙食费与烟酒钱有着落了。

可令他没有料到的是,这位“贵人”在翻看了他地摊上的所有画作后,一边点头称赞他“有功底”,一边还叫他“把你画的所有的牡丹给我看下”。

“所有的牡丹?未必你都要买呀?”王志林有些激动了。

“贵人”只笑不语。

王志林莫法,只好将自己蛇皮口袋中的所有牡丹画全掏了出来。

“贵人”一张张地仔细端详后,突然笑迷迷地问他:“你曾拜过邵大光为师画牡丹?”

莫名其妙地发问,将王志林问懵了。折腾了半天,“贵人”一幅画不买,还无来由跳出来一个“邵大光”,他当下无名火起,嚷道:“鬼大爷的邵大光哟,我根本就不晓得你说是哪一个!更无从谈拜他为师嘛!”

“贵人”听后,笑容凝住,转而一脸严肃地对他说:“小伙子,我同你讲,你画的这些牡丹都没有题款和盖章,你出手时任你题谁,但绝对不允许你题我的名,用我的名义销画!”

“你以为你是哪个哟,牛皮哄哄的,我稀罕题你的名?老子辛辛苦苦画的画,我的就是我的,凭什么要以别人的名义署名嘛,真是搞笑!”王志林脖子一梗,犟劲上来了。

“有志气!如此,甚好!”说完,“贵人”又笑了,径自离开。

这时,陪同“贵人”的那个女的凑到王志林耳前,戏谑他道:“不知你是真狂,还是有眼不识泰山,我告诉你:此人是大名鼎鼎的西南牡丹王邵仲节,专画牡丹,人称邵牡丹。邵大光是他的儿子,也是有名的画家,你晓得不?”

说完,女人冲他轻蔑一笑,然后,匆匆去追已经走远的邵仲节一行。

“妈哟,原来是一尊大神,我真是有眼无珠。”王志林揶揄自己道,这是他第一次与大家邵仲节相识。而第二次再遇,却是2001年的夏天了。

这次是在锦江区的一个画展上,邵仲节作为特邀嘉宾赴画展,被人发现后一时之间俨然大明星到场,观展群众纷纷要求与其合影。

王志林费了好大劲,也挤进排队合影的人群,并有幸让同去观展的好友陈建军帮忙抓拍了一张单独与邵仲节的合影。

照片洗出来后,王志林爱不释手,专门在相馆过了塑,又加洗多张。后来,购了小轿车后,又将其中的一张作为小挂件悬挂在车上,享受伟人照或是菩萨像的同等待遇。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我的花开,不用等100年,只消4年。”王志林笑着说,2005年秋,成都猛追湾同样办一个画展活动,同样前来观展的王志林无意间发现主办方协调专车送邵仲节无果,场面立时有些尴尬。王志林一见,连忙跑过去对邵仲节说:“邵老,如不嫌弃我的车孬,我送你走嘛!”

就这样,邵仲节坐进了王志林的车上,抬眼看到自己与眼前这位“司机”的合影,就笑着问是怎么回事,是好久合的影。

王志林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就将当年摆地摊被警告,锦江画展挤合影的往事一一道来。邵仲节听后,连说:“你我有缘呀!”继而,又问:“现在还在画么?还画不画牡丹?”

王志林一个劲点头,回道:“画呀!一直在画!”

车到邵府,王志林正准备掉头离开。这时,邵仲节相邀他说:“你如果不赶时间,我倒是想看看你如今的画艺如何!”

于是,在邵仲节家中的书房里,王志林使尽浑身解数,画了一幅最代表自己“内功”的牡丹。

邵仲节看后,深感欣慰,连说:“不错!不错!”

一会,他转身对王志林说:“我画牡丹有五绝,谓枝、叶、茎、花、蜂蝶,你想学不?”

哇噻,这正是王志林求之不得的呀!

佛说: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在邵仲节手把手的教授下,这天下午,王志林已将“五绝”学到了手。

这时,邵仲节让他奉茶,笑着对他说:“我之五绝,从不轻授。你既得授,从今日始,便是我邵某嫡传弟子。那年见你地摊所摆牡丹画,有几分像我的笔法,还以为你出自我们邵家门下,至今,圆满了!”

从此,王志林正式成为邵仲节名下十大嫡传弟子之一。

                                                           富贵香远牡丹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绘画艺术贵在坚持、贵在毅力、贵在领悟。在邵仲节这位“西南牡丹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王志林把全部精力用在美术创作上。他走进牡丹园,沉醉于花团锦簇之中,从朝霞绚烂到夕阳西下,将不同品种、不同类型、不同花期的牡丹观察得细致入微。而且,他还在家中种植了盆栽牡丹,以便对牡丹的整个生长过程随时进行仔细的观察、端详、拍摄,蹲坐在牡丹的枯枝前,对其形、态、韵诸方面予以精心的揣摩、探究。

有了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他在画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任笔墨在宣纸上游走。他安静而笃定,从一收一放里捕捉牡丹独有的姿态,从一红一绿间勾勒出牡丹独有的精魂。每幅作品笔笔倾情,朵朵情深,引人生情。他用着琢玉人的耐性,一点一点雕塑流光,留给自己身后一丛一丛独具灵性的牡丹。

艺术是情感的宣泄,是思想的表达,更是与灵魂相碰撞的结晶。王志林推崇牡丹,爱画牡丹,不仅因为它芳姿艳质,更因其有劲骨刚心。关于牡丹的故事,他最乐道的是《事物纪原》中的一个故典: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是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安得以富贵一语概之。

和古今的牡丹画名家不同,王志林画的牡丹色彩斑斓,红色、紫色、白色、绿色并陈。表现手法也多样,写意、工笔,泼彩、泼墨,使人目不暇接。他的传统书画功力深厚,笔墨用色都极为老辣,但他却未曾拘泥于传统,笔下创作的牡丹常常谢绝亭台楼榭背景,枝叶也不太多,而是朵朵盛开,布满画面,仿佛要超越画面开满人间。在他眼里,将牡丹花与过多其它景色融汇,只会淡化主题,故对花瓣刻画非常有力度,尤显生机,与实物相比,亦多了份灵气。

读其牡丹,你又会为其散发的清新典雅所浸润感染。琼露玉质,莹莹翼瓣,水嫩润泽,这仙姿墨彩,会同你的心田一道互破晕化,荡涤五脏六俯的尘埃,接纳超逸空灵与清秀。如他最新创作的《盛世花开》,山间红的、粉的、紫的、黄的牡丹竞相开放,花朵硕大,美观至极。他以细腻的手法,精致的绘画出写意牡丹的优美姿态,细细欣赏此图,好似嗅到了牡丹花的迷人芳香,令人回味无穷。牡丹花的周围还有些零碎的花骨朵,以及灵动的蝴蝶为之相衬,更是彰显出来牡丹雍容华贵的气质,作品清新靓丽,令赏者心情舒畅。

又如那幅《唯有牡丹真国色》,乃是他的经典代表之作,画面中,牡丹、竹子、蝴蝶、小草等等景物组合成一幅温馨而又浪漫的场面。各色牡丹鲜艳开放,牡丹的国色天香之姿也是表达的淋漓尽致,牡丹的芳香吸引来的蝴蝶,给我们展现出的是满园春辉的场景,竹子的相衬,也是非常喜庆的一个象征。整幅画面除了有着“花开富贵”之意之外,还有着“富贵平安”的美好寓意。

品其牡丹,既有“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妩媚,又有“独占人间第一香”的独立;既有雍容淡雅、笑看风云的从容,又有坚韧刚强、傲然不群的霸气……花如人,人如花。凝视着那一丛牡丹勃勃的生机,仿佛看到了自己渴求的生命气象。

爱到情深处,自有诗文赞。一位知名作家写下了《观志林师牡丹》的美妙之文——

蘸一笔花香,把红尘的最美画入人间的眼眸,千百个赞叹的形容词汇集,结出八尺风华绝代的姿容。笔锋下的王国,时间如岳不移,季节似岩不动,娇艳不瘦。

这本是,长在唐帝掌心中的花,王子心尖上的爱。独步天下的雍容,羞煞后宫三千春色。料是,眸光可以摧容,朱唇亦能葬花,三宫六院颜色上的卑,把你推当风口浪尖上的媚。

就做一轮春月,辞去琼楼玉宇的百里繁华,持守一身神圣的高贵,用倾城皎洁的香郁,盛放黎庶眼帘上日渐萎落的希望。从此,俗歌俚词的平仄里,亦填入皇室华贵的盛装。洛阳因你移驾而盛名。

是谁,用妙笔画出美丽的盛处,把你骨子里的慵懒种入纸里河山,让数层冰绡蕴藉的天香,招徕三十里蜂飞蝶舞。

若教解语应倾国。那就做你罗裙下的臣,请你把无上的尊荣朝夕驾临我最虔诚的眸底,让我把你冠绝环宇的风华写入诗歌的胸腹。一诗既成片纸色,数声吟哦满城香。

想远了,不如猜一猜是谁笔尖上绽放的国色,赋华夏九千文字多了一词新的惊艳;看一看到底是谁用情怀的阳光,赠人间四季美满,一墙不老的富贵,盈室芬芳……

(国防时报记者 唐雪元)

(注: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国防时报社记者部主任)

(京城信息网)
猜你还感兴趣:关于"百花,丛中,觅沁,芳,国色,朝酣夜,染香,—,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