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祥区突出“六有”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20-09-29 21:23 来源:大祥区农业农村局 | 整理: 浏窗在线 | 类别:产业 |

大祥区是全省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10个县市区之一。一年多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区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打造“有保障”的美丽乡村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乡村振兴指挥部负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年初,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意见,对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9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现场会、调度会等会议,制定出台了《大祥区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列出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区直相关单位和乡镇街道,为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安排财政资金55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农发基金贷款、政府一般债券2.7亿元,引入社会资金2.62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确保了有钱干事。

二、强化项目支撑,打造“有产业”的美丽乡村

围绕产业发展,狠抓“六大强农”行动,引导资本、技术、人才向农业流动,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2019年,“六大强农行动”综合排名全市第一,2020年上半年综合排名全市靠前,全区共建成蔬菜基地1万余亩、精品水果基地8000余亩。一是注重品牌强农。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6个,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个,新增绿色认证10个,地理标志产品“宝庆朝天椒”顺利通过农业部审核。二是注重特色强农。重点发展蔬菜产业,蔬菜产业被纳入全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争取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蔬菜)资金1000万元和特色(蔬菜)省级产业园资金100万元,2019年获批的特色蔬菜产业园(钲淇蔬菜产业园)通过市级验收。三是注重质量强农。制定了《2020年大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为6个乡镇街道和7个大型农产品生产企业配备了检验检测设备,一季度、二季度例行监测及监督抽查500余批次、合格率达到100%,6个乡镇街道2019年被评为省级监管示范站。四是注重产业融合强农。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工程,粮安科技、可诺耶等10家企业纳入邵阳红第一批品牌。五是注重科技强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50人次,创建1个区益农信息社县级运营中心、31个村级益农信息社,推动10家企业(基地)与各级科研机构达成“产学研”合作。六是注重开放强农。组织企业参加展销活动,粮安科技野香优莉丝稻米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可诺椰灵芝孢子粉出口东南亚和拉美国家,2019年全区农产品出口额达1.7亿美金。

三、狠抓环境整治,打造“有颜值”的美丽乡村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扎实开展“三大行动”,着力建设环境优良、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一是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引进社会资本2.62亿元,在全区启动6个污水处理厂、6个乡镇垃圾中转站,高标准打造了4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个省级精品乡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7个乡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社区),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综合排名全市第三名,被邵阳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推介。二是大力开展“三清”集中行动。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万余吨、淤泥2000余吨、禽畜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6100吨、水塘470余口、沟渠50.7千米。三是大理开展“治乱”整治行动。购置竹篱笆8.6万米、围栏15.7万米、户用垃圾桶20万个,实现了鸡鸭圈养、菜园围挡、每户垃圾分类处理;全面开展改厕工作,区财政配套1400元/个,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标准严把“三关”,实行首厕过关制,目前,截至9月底,完成改厕任务627个,为年度任务的56.08%;大力整治“空心房”,今年1—9月,共拆除513栋6.3万平方米,全区“空心房”拆除率达到80%以上;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经建成召伯生活污水处理站、桃花新城污水处理厂,并启动陈桥村污水处理厂、罗市社区污水处理厂、板桥村污水处理厂、雨溪社区污水处理厂、檀江社区污水处理厂、翁家社区污水处理厂6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采取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共整治到位157处;加大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力度,集中整治了湖口井路、桃源路等5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启动6个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建设,目前已建成运行2个;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废旧农膜回收率100%,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四、培育文明乡风,打造“有风尚”的美丽乡村

加强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让自治高效运行、让法治落地生根、让德治融入日常。一是注重自治为本。建立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严格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民主”制度和村务、财务“两公开”制度,从制度层面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加强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和监督,完善了“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进一步理顺村级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之间、村“两委”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切实抓好党支部“五化”建设和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完成了所有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实行村党组书记区级备案管理制度,对罗塘、面铺、新塘等3个软弱涣散党组村进行全面整顿,目前已全部达标。二是注重法治为要。坚持把加强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农村和谐发展。继续推行“以村(社区)为主”的信访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构建化解基层农村社会矛盾法治框架体系,确保矛盾不出村、不出乡。推进乡村平安建设,全面落实“一村一辅警”制度,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三是注重德治为基。制定了《大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区、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依托“红星讲坛”“六大微课堂”等平台,开展基层宣讲30多场次,发放《大祥区村民文明手册》3万份,发动注册志愿者7400余名。截止目前,我区有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村(社区)3个、市级文明乡镇5个、市级文明村(社区)9个。出台了《大祥区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的实施方案》,大力实施核心价值观融入、人居环境提升、婚丧礼俗规范、不良风气整治、乡风评议、精神文明创建“六大行动”,全覆盖建立“一约四会”,将所有行政村移风易俗纳入乡规民约,有效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和封建迷信、黄赌毒等陈规陋习,实现了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

五、深化制度改革,打造“有活力”的美丽乡村

坚持把制度改革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以有效制度供给理顺城乡关系、激活农村资产、优化要素配置,进一步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一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制度改革。严格落实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通过做好相关政策、法律和思想宣传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已全部发放到位。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依法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权能。三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抓好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股份量化工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保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受益。四是创新农村经营方式改革。全面摸排农村村集体经济现状,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消灭村集体经济“空白村”4个,实现村集体经济“空白村”清零。

六、推动城乡融合,打造“有磁力”的美丽乡村

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统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致富。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三率一度”等要求,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劳务协作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生态扶贫等七大行动,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二是加强农村基础改善。加强道路交通基础建设,实现建制村通客车、自然村通水泥,全区9个贫困村全部通水泥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75个村级卫生室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贫困人口健康脱贫“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及综合医保政策全面落实,贫困患者综合医保实际补偿比达90%以上。坚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尤其注重农村薄弱的学前教育建设,建成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公办幼儿园100%覆盖;投入教育资金950万元,其中乡村投入占比60%,实施农村校舍维修改造投资项目5个。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正在积极推进。三是推动农民生活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3.75%。重塑城乡关系,强化人、地、钱要素供给,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加快建立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经济要素向农业流动、社会保障向农民延伸,城乡差距不断缩减。

(大祥区农业农村局)
猜你还感兴趣:关于"大祥区突出“六有”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文章